十三五钢结构行业何去何从?
据悉,我国发展钢结构产业空间十分巨大--"十二五"期间,我国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为5%~6%,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,钢结构所占比例不到1%。在五年计划交替之际,我们能对钢结构给予什么厚望?
"普遍认识"能否走出困局?
■ 一是设计和布局应具有战略性,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,加大政策 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;
■ 二是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条,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,落实钢结构建筑试点项目;
■ 三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"走出去";
■ 四是创新驱动,集中力量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人才瓶颈问题;
■ 五是更新观念并提高社会 及市场认可度。
我国作为钢材产量大国,2015年产量约为5000万t,实现了"十二五"倍增目标,而这一数字在"十三五"结束时有望再度翻番。年产1亿t钢材意味着什么?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供给侧问题,不能消除产业瓶颈,钢结构将无法健康发展。
2015年11月4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明确提出"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,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,扩大绿色建材等的使用",从国家层面推动化解危机,并对化解产能过剩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,尽管未来5年钢结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如果不能打通上下游产业链,去库存的压力将无法消化。
如何提高效果?积极性是关键!
转型初期,资源的重新配置会使得短期额外成本增加,产业链上的各位参与者并不愿意改变既有的经营管理习惯,业主、设计及施工单位对钢结构产业化积极性不足。转型暴露出很多问题,仅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,调动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性才是关键。
重新找到利益平衡点,找准切入点;采用新型投资模式,共同承担风险;加强企业管理,远离"人治",拥抱"法治";推动钢结构行业发展,促进标准更新,发展"精细化"管理;努力提高信息化与传统钢结构产业的结合,及时反馈信息,及时解决问题。
迎接"十三五"要按照"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"发展理念,加强钢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创新驱动,着力化解制约钢结构发展瓶颈问题,推动钢结构建筑快速发展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钢结构一定能迎来"严冬"过后的"春天"。